100%

  ●郎潛紀聞初筆卷十三

  619聖祖之孝

  620殿試進呈卷

  621鼎甲不利

  622孫北海集古句戲張爾唯

  623朱勇烈威名

  624西南兩子

  625唐子方自有平生

  626黔中三奇男

  627朔方備乘

  628張文和歷主試事

  629張文和馭吏之嚴

  630賜金園

  631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

  632北場鄉試不利午科

  633高宗賜沈德潛詩

  634厲樊榭

  635鄭板橋

  636閻百詩天質奇鈍

  637黃俞邰評騭周亮工

  638藍太守臺灣論

  639惠門四子

  640姜西溟哭容若侍衞詩

  641黃莘田十硯齋

  642姜西溟夢梨詩

  643洪北江詩評

  644莊炘輯王深甯遺文

  645純廟題東坡玉帶詩

  646劉文定父子之清貧

  647桐城張氏兄弟四任江蘇學政

  648張廷瑑之謹畏

  649張文和之名言

  650鄂文端警世之言

  651世宗謹小慎微

  652西林相國評杜詩

  653世宗優禮蔣文肅

  654滿漢大臣班次

  655張文和闈中對月詩

  656本朝寛文字之禁

  657孫侍御記問之淵博

  658嚴沆相士之公明

  659嚴侍郎父子俱有聲臺垣

  660甘泉黃隱士

  ○619聖祖之孝

  孝莊文皇后不豫,聖祖躬禱郊廟,有「願減臣齡,以延慈壽」語。又步詣天壇祈禱,涕泗交頤,陪祝諸臣,不敢仰視。

  ○620殿試進呈卷

  殿試卷,例以前十本進呈。惟乾隆庚辰年秦尚書蕙田等,以十本外尚有佳卷,特旨許以十二本進呈;是科十四名以前,並入翰林。 【按:同治以來,二甲二十名前,均入翰林,幾同成例。】 至乙卯年恩科,大學士伯和珅讀卷,以無佳卷,止取八本呈御覽,見《北江詩話》。即此一端,文恭與和相,其心術之寛狹瞭然矣。

  ○621鼎甲不利

  康熙丁丑狀元李蟠,以科場事流徙;榜眼嚴虞惇,以子弟中式降調;探花姜宸英,亦以科場事牽涉,卒於請室。王新城以為鼎甲之衰,無如此科,見《居易錄》。又康熙癸未狀元王式丹,以江南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榜眼趙晉,以辛卯江南主試賄賂狼籍,為巡撫張伯行參奏伏法;探花錢名世,則以年羹堯黨,世宗憲皇帝斥為名教罪人。又乾隆乙未一甲三人亦不利,狀元吴錫麟、探花沈清藻,皆及第後未一年即卒;榜眼汪鏞,以臚傳不到,未受職,先罰俸,官編修幾三十年,垂老改御史,見《北江詩話》。

  ○622孫北海集古句戲張爾唯

  張爾唯學曾,順治甲午赴蘇州太守任,孫北海承澤、龔孝升鼎孳、曹秋岳溶三先生,於都門宴別,各攜所蓄名蹟相玩賞。張因出江貫道《長江萬里圖》誇客,諸公贊羡不已,欲裂而分之,張大窘。北海集古句戲之云:「翦取吴淞半江水,惱亂蘇州刺史腸」,一座絕倒。

  ○623朱勇烈威名

  朱勇烈公射斗鎮蜀,征達州,威名甚盛,賊呼為朱判官。墓在圖雲關西,關下有奉敕為果勇侯楊公芳建萬里封侯坊。

  ○624西南兩子

  黔中夙鮮文學之士,自嘉慶間獨山莫猶人先生與儔,教授遵義,以樸學倡導,風氣遂開。其子友芝,字子偲,其高第弟子遵義鄭珍,字子尹,尤相劘以許、鄭之學,所詣極邃,世稱西南兩子。

  ○625唐子方自有平生

  唐廉訪樹義於咸豐癸丑三月,奉命起楚,朋輩觴之。公頗以時事艱難,屢見唏歎。莫子偲壯之曰:「公建利固原時,豈易為者,意氣固如是耶?」公慨然曰:「唐子方自有平生,他日斷不煩諸君曲筆。」後果殉難。

  ○626黔中三奇男

  黔西李漢三世傑,以巡檢至總兵,謚恭勤。廣順劉松齋清,以拔貢官總兵。松桃楊誠村芳,以吏員取通侯。竝天挺異才,兼資文武,皆不由科目進身,時稱黔中三奇男。

  ○627朔方備乘

  光澤何願船刑部秋濤,博覽彊識,尤熟洽輿地之學。在都中與祁文端相國、何子貞編脩、張石洲孝廉,互相鉤考。咸豐庚申春,進呈新纂外藩書八十卷,賜名《朔方備乘》。旨令在懋勤殿行走。部曹直懋勤,老輩中惟黃左田尚書鉞,蒙此異典,事在嘉慶五年庚申,蓋甲子一周矣。郘亭遺詩有云:「曹司祕殿當塗後,六十年來故事虛;異數仍開懋勤直,天題新煥朔方書」,即賦此事。康祺同治初入京,廠肆書賈齒稍宿者,多為余言願船、石洲嗜書之篤,校書之勤,於古書源流本末,若數其期功中表之周親,纖悉靡不洞曉。若嫌余生晚,不獲與諸君奉手者,余亦為之憮然。又聞願船自庚申西人之變,請急歸閩,旋告終矣。

  ○628張文和歷主試事

  張文和公廷玉,康熙丙戌、壬辰、乙未三為會試同考官,雍正癸卯主順天試,雍正癸卯、甲辰,乾隆丁巳三主會試;康熙辛丑、雍正癸卯、甲辰、丁未、庚戌、乾隆壬戌,六充廷試讀卷官。其餘廷試諸年,皆以子弟與試,引例迴避,惟雍正癸卯年,公弟廷瑑、堂弟廷珩、姪孫若涵,同登甲榜,公例應引避。世宗特降諭旨,令充讀卷大臣,尤異數中之罕見者。

  ○629張文和馭吏之嚴

  張文和公性寛厚,而馭吏特嚴。長吏部時,知有蠹吏張某者舞弄文法,中外官屢受其毒,人呼為張老虎。公命所司重懲之,朝貴多為營救,公不為動,時稱公「伏虎侍郎」。一日,坐堂上理事,曹司持一牒來曰:此文元氏縣誤書先民縣,當駁問原省。公笑曰:「若先民寫元氏,外省之誤。今元氏作先民,乃書吏略添筆畫,為需索計耳。」責逐黠吏,而正其謬,同官服其公敏。康祺官京師十年,每見外官有事於銓部者,為吏所持,輙至質衣裝、貨車馬,舉責出國門,甚或蹭蹬終其身。如文和之察弊,亦中人才智所易及,乃畫諾坐嘯,目擊狐鼠之橫行,而噤不一詰,豈有所卻顧與。

  ○630賜金園

  世宗朝,張文和公在政府,十數年間,六賜帑金,每賜輙以萬計。公懇辭,上諭云:「汝父清白傳家,汝遵守家訓,屏絕餽遺,朕不忍令汝以家事縈心也。」公歸,以「賜金」名其園。歷稽史冊,大臣拜賜,未有如此之優厚者。

  ○631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

  雍正四年,世宗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詩文悖逆,風氣惡薄,停止浙江士子鄉會試。六年,經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奏稱:兩浙人士,省愆悔過,士風丕變,諭準照舊應試。前後三年,澆漓盡革,況今涵濡聖澤幾二百年,宜風氣蒸蒸日上也。

  ○632北場鄉試不利午科

  北場鄉試,有不利午科之說。遠則乾隆庚午科,幾成大獄;近則咸豐戊午科,按法誅放數十輩。今年庚午,十八魁中,以錄舊自請註銷者四人,解元李璜綸與焉,亦所罕見。

  ○633高宗賜沈德潛詩

  長洲沈宗伯入詞館後,以悼亡假歸,高宗賜詩,有「我愛德潛德」句。錢文敏公因贈詩云:「帝愛德潛德,我羡歸愚歸」,為時傳誦。

  ○634厲樊榭

  厲樊榭上計至都,同郡湯侍郎右曾夙慕其才,將禮致焉。樊榭即日襆被出城,不與相見,其峻潔多類此。家居既久,思得祿為養,亟辦裝,將詣吏曹謁選。至天津縣,覊滯數月,意忽不可,浩然而返,竟未入國門也,其詭越又多類此。

  ○635鄭板橋

  鄭板橋大令通率詭誕,書畫多奇氣,世咸以才人目之。讀其集中家書數篇,語語真摰,肝肺槎牙,躍然紙上,非騷人墨客比也。板橋少孤寒,賴乳母費撫養得活,值歲飢,費晨負入市,以一錢易餅置其手,始治他事。板橋既入官,有詩云:「食祿千萬鍾,不如餅在手,平生所負恩,豈獨一乳母」,令人不堪卒讀。

  ○636閻百詩天質奇鈍

  百詩先生為國朝經學大師,記誦精博,而其天質實奇鈍。幼受書,讀百徧,始畧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讀,遂闇記不復出聲。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覺豁然,再觀舊所研究本,了無疑滯,蓋積苦精力之應也。世之以下愚自諉,或託詞因病廢學者,觀於先生,媿可知已。

  ○637黃俞邰評騭周亮工

  周侍郎亮工,文章政績,斐然可觀。晉江黃俞邰謂:「周櫟園吏事精能,撫戢殘暴,則如張乖崖。其屢更盤錯,乃別利器,則如虞升卿。其文詞名世,領袖後進,則如歐陽永叔。其博學多聞,窮搜遠覽,則如張茂先。其風流宏長,坐客恆滿,則如孔北海。其心好異書,性樂酒德,則如陶淵明。其敦篤友朋,信心不欺,則如朱文季。其孺慕終身,友愛無間,則如荀景倩、李孟元。至其登朝未久,試用不盡,則如范希文。而遭讒被謗,坎■〈土禀〉墂挫折,又如蘇長公。」祺按:櫟園侍郎入國朝後,敭歷中外,激揚雅道,樹立邊功,自不愧循良林苑中人物。俞邰評騭,未為失倫。至貞介若陶處士,古人與之伯仲者,前一管幼安,後一司空圖耳。即論樂酒著書,亦豈侍郎所能比似。

  ○638藍太守臺灣論

  藍太守鼎元《臺灣論》,條畫井然,鯤身、鹿耳之區,形勢瞭如聚米。其所云「臺灣山高水肥,最利墾闢,利之所在,人所必趨。不歸之民,則歸之番、歸之賊,即使內賊不生,野番不作,又恐寇自外來,將有日本、荷蘭之患」諸語,尤為切至。乾、嘉以來,奸民屢畔,本年復有東師壓境之事,其言不幸中矣。《鹿洲集》及《平臺紀畧》諸書,世有傳本,任邊寄者,盍瀏覽及之。

  ○639惠門四子

  嶺表荒遠,督粤學者往多不舉其職。獨惠半農學士士奇,輶軒所屆,砥課生徒,甄拔實學,一藝必錄,苞苴不行。粤人慕其清德,祀於湖之龍山、惠之西湖,以配韓愈、蘇軾。時粤士蘇珥、羅天尺、何夢瑤、陳海六,皆傳其業,號惠門四子。

  ○640姜西溟哭容若侍衞詩

  西溟哭容若侍衛詩云:「禁方親賜與,天語更纏綿」。又云:「俄聞中使告,慘淡素帷前。」自註:「次日,老羌欸關,報至,詔使哭告靈前。」案:容若以宿衛小臣,上承天眷如此,知其才必可毗任。當時必已卓樹藎猷。不特儒雅風流,為相門子弟所■〈罒干〉也。

  ○641黃莘田十硯齋

  永福黃莘田太令任,令四會時,鋤暴振窮,築隄捍水,大耐官職。罷官歸里,壓裝惟端溪石數枚,因名所居曰「十硯齋」。或曰:「君作嶺外官,一清如是耶?」笑指其硯曰:「我乃有此,猶愧王僧孺矣。」世稱詩人政績,為詞華所掩耳。

  ○642姜西溟夢梨詩

  西溟先生性行敦敏,詩文集中敍述家事,多纏綿懇摯之言。嘗客中州,夢食大梨而甘之,欲遺母不果,悵然而醒,因作夢梨詩寄兩弟。追溯月日,正其母病黃思大梨徧覔不得時也。陸橘孟筍,事異情同,純孝至此,猶不獲完髮膚以終牖下,天乎?

  ○643洪北江詩評

  稚存太史《北江詩話》,有仿鍾嶸《詩品》、《畫品》一則,評騭同時詩人,頗極允當,亟錄之。錢宗伯載詩,如樂廣清言,自然入理。紀尚書昀詩,如泛舟苕霅,風日清華。王方伯太岳詩,如白頭宮監,時說開元。陳方伯奉茲詩,如壓雪老梅,愈形倔強。張上舍鳳翔詩,如倀鬼哭虎,酸風助哀。馮文肅英廉詩,如申韓著書,刻深自喜。蔣編修士銓詩,如劍俠入道,猶餘殺機。朱學士筠詩,如激電怒雷,雲霧四塞。翁閣學方綱詩,如博士解經,苦無心得。袁大令枚詩,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錢文敏維城詩,如名流入座,意態自殊。畢宮保沅詩,如飛瀑萬仞,不擇地流。舅氏蔣侍御和甯詩,如宛洛少年,風流自賞。吴舍人泰來詩,如便服輕裘,僅堪適體。錢少詹大昕詩,如漢儒傳經,酷守師法。王光祿鳴盛詩,如霽日初出,晴雲滿空。趙光祿文哲詩,如宮人入道,未洗鉛華。王司寇昶詩,如盛服趨朝,自矜風度。嚴侍讀長明詩,如觸目琳瑯,率非己有。王侍讀文治詩,如太常法曲,究係正聲。施太僕朝幹詩,如甘讒鼎銘,發人深省。任侍御大椿詩,如灞橋銅狄,冷眼看春。鮑郎中之鐘詩,如昆侖琵琶,未除舊習。張舍人壎詩,如廣筵招客,閒雜屠沽。程吏部晉芳詩,如白傅作詩,老姥都解。曹學士仁虎詩,如珍饌滿前,不能隔宿。張大令鶴詩,如繩樞瓮牖,時發奇花。湯大令大奎詩,如故侯門第,樽俎尚存。張宮保百齡詩,如逸客遊春,衫裳倜儻。舅氏蔣檢討蘅詩,如長孺戇直,至老益堅。汪明經中詩,如病馬振鬣,時鳴不平。錢通副灃詩,如淺話桑麻,亦關治術。李主事鼎元詩,如海山出雲,時有可采。姚郎中鼐詩,如山房秋曉,清氣流行。吴祭酒錫麒詩,如青綠溪山,漸趨蒼古。黃二尹景仁詩,如咽露秋蟲,舞風病鶴。顧進士敏恆詩,如半空鶴唳,清響四流。瞿主簿華詩,如危樓斷簫,醒人殘夢。高孝廉文照詩,如碎裁古錦,花樣尚存。方山人薰詩,如獨行空谷,時逗疏香。趙兵備翼詩,如東方正諫,時雜詼諧。阮侍郎元詩,如金莖殘露,色晃朝陽。凌教授廷堪詩。如畫壁蝸涎,篆碑蘚蝕。李兵備廷敬詩,如三齊服官,組織輕巧。林上舍鎬詩,如狂飈入座,花葉四飛。曾都轉燠詩,如鷹隼脫韝,精采溢目。王典籍芑孫詩,如中朝大官,老於世事。秦方伯瀛詩,如久旱名山,尚流空翠。錢大令維喬詩,如逸客餐霞,惜難輕舉。屠州守紳詩,如栽盆紅藥,蓄沼文魚。劉侍讀錫五詩,如匡鼎說詩,能傾一坐。管侍御世銘詩,如朝正岳瀆,鹵簿森嚴。方上舍正澍詩,如另闢池臺,廣饒佳麗。法祭酒式善詩,如巧匠琢玉,瑜能掩瑕。梁侍講同書詩,如山半鐘魚,響參天籟。潘侍御庭筠詩,如枯禪學佛,情刼未忘。史文學善長詩,如春雲出岫,舒卷自如。黎明經簡詩,如怒猊飲澗,激電■〈扌叜〉林。馮戶部敏昌詩,如老鶴行庭,舉止生硬。趙郡丞懷玉詩,如鮑家驄馬,骨瘦步工。汪助教端光詩,如新月入簾,名花照鏡。楊大令倫詩,如臨摹畫幅,稍覺失真。楊戶部芳燦詩,如金碧池臺,炫人心目。[楊]布政揆詩,如滄溟泛舟,忽得奇寶。孫兵部星衍少日詩,如飛天仙人,足不履地。呂司訓星垣詩,如宿霧埋山,斷虹飲渚。張檢討問陶詩,如騏驥就道,顧視不凡。何工部道生詩,如王謝家兒,自饒繩檢。劉刺史大觀詩,如極邊春色,仍帶荒寒。吴禮部蔚光詩,如百草作花,艷奪桃李。徐大令書受詩,如范睢宴客,草具雜陳。趙大令希璜詩,如麋鹿駕車,終難就範。施上舍晉詩,如湖海元龍,未除豪氣。伊太守秉綬詩,如貞元朝士,時務關心。方太守體詩,如松風竹韻,爽客心脾。張司馬鉉詩,如鑿險縋幽,時逢異境。張上舍崟詩,如倪迂短幅,神韻悠然。劉孝廉嗣綰詩,如荷露烹茶,甘香四徹。金秀才學蓮詩,如殘蟾照海,病燕依樓。吴孝廉嵩梁詩,如仙子拈花,自饒風格。徐刺史嵩詩,如神女散髮,時時弄珠。吴司訓照詩,如風入竹中,自饒清韻。姚文學椿詩,如洛陽少年,頗通治術。孫吉士原湘詩,如玉樹浮花,金莖滴露。唐刺史仲冕詩,如出峽樓船,帆檣乍整。張大令吉安詩,如青子入筵,味別百果。陳博士石麟詩,如晴雲舒紅,媚此幽谷。項州倅墉詩,如春草乍綠,尚存冬心。邵進士葆祺詩,如香車寶馬,照耀通衢。郭文學麐詩,如大堤遊女,顧影自憐。張上舍問簪詩,如秋棠作花,淒艷欲絕。胡孝廉世琦詩,如陟險驊騮,攫空鷹隼。羅山人聘詩,如仙人奴隸,曾入蓬萊。僧慧超詩,如松花作飯,不飽獮猴。僧巨超詩,如荇葉製羹,藉清牢醴。僧小顛詩,如張顛作草,時覺神來。僧果仲詩,如郭象注莊,偶露才語。僧寒石詩,如老衲升壇,不礙真率。閨秀歸懋昭詩,如白藕作花,不香而韻。崔恭人錢孟鈿詩,如沙彌升座,靈警異常。孫恭人王釆薇詩,如斷綠零紅,淒艷欲絕。吴安人謝淑英詩,如出林勁草,先受驚風。張宜人鮑茞香詩,如栽花隙地,增種桑麻。余所知近時詩人如此,內惟黎明經未及識面。或問君詩何如?曰:「僕詩如激湍峻嶺,殊少回旋。」按:太史箋經補史,譔著褎然,若卷施閣文《更生齋集》以及乾隆府廳州縣志等均刊行,獨詩話未出。後華亭張溫和公祥河,方為鐫布。溫和跋此書云:「激湍峻嶺八字,蓋先生之謙詞。先生詩惟妙於回旋,乃益見激峻之不可及。」可謂北江知己矣。 【又按:張跋稱:末條自評其詩,今評詩在首卷第十二條,且如姮娥蟾蜍條、蟬曳殘聲條,及錄燕秀才「神仙怪底飛行速,天上程途不拐灣」之句,議論膚淺,恐非先生手定本也。】

  ○644莊炘輯王深甯遺文

  《北江詩話》載:陽湖莊刺史炘,博學能文,生平慕王深甯品學,輯其遺文,多至數卷。按:深甯碩學鴻文,遺失散佚,吾鄉前輩,苦志搜羅,僅獲威鳳一毛,祥麟片角,今所傳《四明文獻集》是也。刺史所輯,當更精博。陽湖莊氏書,余所見不下十數種,惜未見深甯集刊本,他日當就毘陵士大夫訪之。 【按:道光間,吾邑陳餘山先生僅嘗搜得深甯文若干篇,名《摭餘集》,亦寥寥無幾。】

  ○645純廟題東坡玉帶詩

  東坡玉帶,留鎮金山寺,僧寮寶護,有如球圖。純廟南巡時,駕幸金山,以舊帶歲久剝蝕,敕內府琢玉補之,並題詩五章,以紀其事。聞粤匪亂後,帶尚完好無恙,宸章倬天,殆有神物撝呵也。

  ○646劉文定父子之清貧

  武進劉文定公,歷官清要,少司馬躍雲繼之。父子服官於朝,至七十年之久,而家無一畝之宮、半頃之地,可云清絕人寰矣。少司馬歸里時,其鄉人稚存編修寄以詩云:「卿相兩傳久,田廬一寸無」,自謂可與宋魏野上萊公詩「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相埒。

  ○647桐城張氏兄弟四任江蘇學政

  桐城張侍郎廷璐,為翰林時,督學河南,以約束生員不嚴罷斥。世宗皇帝鑒其誠樸,特旨起之廢籍,復俾以江蘇學政之任。三年報滿,有公明之譽,奉諭再留三年。高宗即位,又留三年。閱二年,江蘇又缺員,上仍命之往。侍郎懇辭,乃改命其弟廷瑑。兄弟二人,四任此官,前所未有。

  ○648張廷瑑之謹畏

  張侍郎廷瑑,奉命往祭陵寢。先期數日,途次風雪大作,同人欲沽酒以禦寒,侍郎以未曾行禮,力持不可。人笑其迂,然其生平謹畏可想矣。

  ○649張文和之名言

  桐城張文和公《澄懷園語》云:「予在仕途久,每見升遷罷斥,衆必驚相告曰:此中必有緣故。余笑曰:天下事,安得有許多緣故。」

  ○650鄂文端警世之言

  文端相國鄂公嘗語人曰:「大事不可糊塗,小事不可不糊塗。若小事不糊塗,則大事必至糊塗矣。」見張文和《澄懷園語》。按:文端生平識量淵宏,規畫久遠,此數語大有閱歷,足以警世之積穀把柁者。若夫胸無遠猷,疏闊僨事,輒藉口於不拘小節,則轉不如謹守繩尺之士,猶不至禍人國而害及蒼生也。

  ○651世宗謹小慎微

  《澄懷園語》云:「世宗憲皇帝時,廷玉日直內廷,上進膳,常承命侍食。見上於飯顆餅屑,未嘗棄置纖毫。每燕見臣工,必以珍惜五穀,暴殄天物為戒。又嘗語廷玉曰:朕在藩邸時,與人同行,從不以足履其頭影,亦從不踐踏蟲蟻。」聖人之恭儉仁慈,謹小慎微如是。

  ○652西林相國評杜詩

  西林相國嘗謂杜少陵胡馬詩「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此二語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蓋良馬蹀躞奔騰之時,步步著實,所以說無空;又步步不越尺寸,所以說無闊。惟其如此,所以堪託死生也。康祺按:公屢樹邊功,忠勇根於謹慎,評詩別有見解。不知者以為讀書之細,其知者以為閱歷之深。 【張文和《澄懷園語》云:「余扈從久,見良馬甚多,深知西林確論,能發杜詩之神髓。」】 余意公實自喻云。

  ○653世宗優禮蔣文肅

  雍正丙子[午]秋,蔣文肅公主順天鄉試。時太夫人高年在堂,世宗皇帝恐其懸念,命樞府諸大臣索其家平安信,於降旨之便,傳入闈中,以慰其心。

  ○654滿漢大臣班次

  本朝定制:各部滿尚書在漢尚書之前,大學士管部者,雖漢人亦列滿尚書之前。若滿、漢皆以大學士管部,則仍滿先漢後。雍正六年,公富爾丹管部務,張文和公方兼吏、戶部,遜讓再四,上命文和居前。又朝會班次,大學士例在領侍衞內大臣下,上亦特命公列王之下、公侯領侍衞內大臣之上。

  ○655張文和闈中對月詩

  國初沿明季餘派,科場與事諸臣,尚未免有唐人通榜之習。康熙丙戌,張文和公廷玉分校春闈。同人有以微詞探之者,因作闈中對月絕句四首,中有云:「簾前月色明如晝,莫作人間暮夜看。」其人見之,懷漸而退。撒棘後,頗為士流傳誦。

  ○656本朝寛文字之禁

  文字之禁,以本朝為最寛。即廟諱、御名,前代所懸為厲禁者,列聖諭旨,亦祗令敬避下一字。世宗朝,臣工有避嫌名,輒怒曰:「朕安得有許多名字,非朕名而避,是不敬也。」睿訓煌煌,足以破漢、唐以後人君之愚惑,非特見聖德之謙深也。

  ○657孫侍御記問之淵博

  乾隆間,侍御史孫志祖頤谷,記問淵博,穎悟邁人,年少即無宦達之志,師友強使應舉。初以解經見重於督學汀州雷公,補附學生。其舉於鄉也,武進莊侍郎策問李鼎祚《周易集解》,侍御對最詳。其中式禮部也,裘文達公試詩黍稷與與文,惟侍御以黍稷分比,數典不紊。見《揅經室文集》侍御本傳。康祺閱歷名場,見朋輩中鑽研古書,不工制藝者,遇稍解風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場殫洽見收;而一二揣摩時尚,趨風承沫之士,迄老死不獲知遇。前年選直省闈墨,以截句七首代序,中一首云:「風氣何須細揣摩,驚人文字讀書多,從無萬卷撐腸士,猶困區區甲乙科。」識者以為知言。

  ○658嚴沆相士之公明

  康熙丁酉,江南科場舞弊,各省舉人皆覆試,惟錢塘嚴侍郎沆所主山東試,奉旨不必覆試,蓋信之有素也。己未詔舉鴻博科,朱彝尊、方象瑛、魏禧,皆侍郎所薦士,可見其相士之公明。

  ○659嚴侍郎父子俱有聲臺垣

  嚴少司馬曾榘,侍郎沆子,父子俱有聲臺垣。康熙十一年,少馬嘗奏請嚴飭督撫,凡保舉貢監吏員異途出身人,請詳列居官政績,聽部察議,庶庸流不致冒濫。余謂此法宜行之,今日尤為切要。

  ○660甘泉黃隱士

  甘泉隱士黃文暘,雄文俠氣,交徧人寰。淑配趙氏,世稱淨因道人,食貧偕隱,以詩畫相唱和。或賭記書籍,策數典故以為樂。隱士性好友,道人則鬻書畫、斥簪珥以助之,忍凍耐饑,賓客恆滿。吴梅村祭酒之孫,貧餓於竹西路,隱士割宅居之。其子女失母,道人撫之至成立。阮文達公夙善隱士,當薦往曲阜,為衍聖公師,迎道人偕之魯。公撫浙,復邀至西湖,開別館居二老,每竹輿小舫,秋衫白髮,瀟灑於六橋三竺間,望之者以為神仙伉儷。後道人歾,公為作傳。康祺按:黃氏夫婦儷潔涵馨,風流照代,自是人間嘉耦。儻不得禮賢好事如文達其人,則冀卻缺田間終老,誰傳饁餉之恭;梁伯鸞廡下長依,孰恤賃舂之困。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郎潛紀聞初筆卷十四

  661朱石君衡文之精

  662凌廷堪不好八股文

  663捐納之弊

  664易堂九子北田五子

  665西泠十子

  666海內八家

  667陳恪勤公虎邱詩

  668官員親老陳情之例始於乾隆朝

  669陸朗夫中丞清德

  670旌表烈婦(二則)

  671徐華隱讀書法

  672錢文端積雨詩

  673粤東伍氏刻書之多

  674阮文達識拔譚瑩

  675程侍郎預知亂事

  676錢文端題帳詩

  677蔣伯生大令彊項

  678七十二槐堂

  679于清端嗜酒

  680王■〈艹巳〉孫文集編次失當

  681四名四友禾中四友

  682優貢之名貴

  683法式善之謙下

  684後三高

  685繆炳泰以寫像受高宗知遇

  686顧禮琥以舉業雄吴中

  687滿洲尚武之風

  688聖祖幼冲

  689高宗崇奬風雅

  690繪功臣像

  691十五老臣

  692文相國在總理衙門遇事持以定力

  693京城雉堞之數

  694大臣奪情

  695嘉道以前部曹重於翰林

  696度支考

  ○661朱石君衡文之精

  朱石君先生每握文衡,必合觀經策,以精博求士。乾隆丙午典試江南,一榜多名士宿學。嘉定李許齋方伯賡芸以第二人中式,儀徵阮文達公以第八人中式,尤為先生所奇賞。庚戌,先生總裁會試,會元既定,擬之曰:此必江南李許齋。及拆封,自第六人始見方伯名,大嗟訝。繼拆第一人,乃歙朱蒼楣文翰。朱亦以經史為根柢,兼工漢晉古文,與方伯齊譽者也。前輩鑒別之精如此。

  ○662凌廷堪不好八股文

  歙凌次仲教授廷堪,少長習賈,常為人所紿,母王,使從事於學,博通經史,尤精三禮及推步之學。顧生平不好八股文,未嘗輙作。入都謁翁覃溪先生,奇其才,強之習舉業,遂以乾隆己酉、庚戌兩榜成進士。康祺嘗謂:通經志古之彥,苟欲以科第自娛,辟如池魚闌豕,取以供客,可立而待,可炊而傹也,觀於教授益信。

  ○663捐納之弊

  國初自滇、閩、二粤用兵,始開捐納之例。其時商人巴某等,初捐即補知府,言官論之,因革去。康熙間,以捐納宂濫,經九卿集議,將州縣教職中之不由正途者,通改幕職、佐貳,後不果行。今貲郎日多,捐例日減,徒褻名器,無裨度支。國家果有停止捐例之一日,則或革或改,前事可師,澄敍官方,正賴范文正一筆勾之辣手也。

  ○664易堂九子北田五子

  甯都魏祥,與仲弟禧、季弟禮,同邑李騰蛟、邱維屏、彭任、曾燦,南昌彭士望、林時益,號易堂九子。易堂者,魏祥講學所也。時粤中有北田五子,亦稱五先生。五人者,何左玉、弟不偕、梁器圃、陳元孝、陶苦子也。皆以聲應氣求,相從講學,有名字於世。

  ○665西泠十子

  康熙間,陸圻景宣、毛先舒稚黃、吴百朋錦雯、陳廷會際叔、張綱孫祖望、孫治宇台、沈謙去矜、丁澎飛濤、虞黃昊景明、柴紹炳虎臣,稱西泠十子。所作詩文,淹通藻密,符采爛然,世謂之西泠派。稚黃嘗作詩評云:「陸景宣如濯龍甲第,宛洛康馗,流水游龍,軒蓋聯映。柴虎臣如連雲夏屋,無論榱棟,即欂櫨支撐,都無細幹。吴錦雯如淺草平原,朔兒試馬,展巧作劇,便有馳突塞垣之氣。陳際叔如孟公入座,宕邁絕倫。孫宇台如春江一消,波路壯闊。張祖望如酈生謁軍門,外取唐突見奇,而中具簡練。沈去矜如秦川織女,巧弄機杼,心手既調,花鳥欲活。丁飛濤如黼帳初寒,銀箏未闕,月光通曙,與燈競輝。虞景明如叢篁解苞,新蓮含粉。」虎臣見之,謂先舒曰:「君詩如伶倫調管,氣至音成,比竹之能,而欲近天籟。」康祺按:毛、陸諸子,政是一時詞賦之才。稚黃評詩,仍不出采組雕繢家數。然今日之杭州,則湖山無恙,雅道寂如,西林一社,不可謂非風流韻事也。

  ○666海內八家

  西樵、漁洋兄弟,官輦下時,與宋荔裳、施愚山、汪苕文、沈繹堂、曹顧庵、程周量,連日夜為文酒歡,稱海內八家。

  ○667陳恪勤公虎邱詩

  陳恪勤公鵬年知蘇州時,甚為巡撫張清恪公所倚重,事無巨細,多與裁決。總督噶禮,與清恪迕,遷怒及公,以公所作重游虎邱詩為怨望,句句旁注,密劾奏之,摘印下獄,復擬大辟。聖祖出是詩示近臣曰:「有密奏陳鵬年怨望,以此作證,宵人伎倆,大率如此,朕固不為所動也。」命復其官。按:公詩云:「雪艇松龕閱歲時,廿年蹤跡鳥魚知,春風再掃生公石,落照仍銜短簿祠,雨後萬松全遝匝,雲中雙塔半迷離,夕佳亭上憑闌處,紅葉空山繞夢思。塵鞅刪除半响間,青鞵布襪也看山,離宮路出雲霄上,法駕春留紫翠間;代謝已憐金氣盡,再來偏笑石頭頑,楝花風後遊人歇,一任鷗盟數往還。」公初守江甯,為總督阿山劾罷。六飛幸金山,嘗以疊石為步困之,此詩或隱寄前事。然詩人諷詠,各有託意,聖明在上,豈容以文字之獄,傾陷廉吏?噶禮計亦左已。

  ○668官員親老陳情之例始於乾隆朝

  令甲:文武官員,凡親年七十,雖有次丁,許陳情終養。自乾隆朝始,從湖南巡撫陸燿之請也。

  ○669陸朗夫中丞清德

  陸朗夫中丞燿撫楚時,會總督閱兵抵長沙,直入巡撫廳中,見公午食皆菽乳菜蔬,訝之,答以天久不雨,齋必變食,故如此。總督瞿然詈其奴曰:「此來傳舍,酒肉如山,何不以祈雨告邪?」返行轅,豐腆悉徹。時總督為滿洲特昇額公,人謂特公善改過,而益歎公之清德之感人也。

  ○670旌表烈婦(二則)

  道光三十年冬,禮部準故事,具奏二十九年各直省所上烈婦三十六口,予旌以否,惟上裁察。皇上以仁育萬物為心,恐天下婦人女子相率效慕,輕殺其生也,詔不必旌。

  咸豐元年二月,特降諭旨,軫念冬春之交,冷暖不時,繄此貞魂,勿令抑塞;前年直省所上烈婦三十六口,詔不予旌者,皆予旌表。康祺敬按:此特恩也,本朝乾隆以前,凡烈婦殉夫、貞女守志,及孝子孝女割股刲肝者,輙令具奏請旨,聽上權衡。然予旌者什一二,不報者什七八。蓋畸節異行,事近矯飾,未可為風厲天下之恆典也。自道、咸之際,文宗恐潛側不曜,上閼天和,三十年來,遂成令甲。而匹夫匹婦,覊孤幽僻之詣,一經大吏報聞,朝上疏、夕表閭矣,夫獨非風教之盛歟?

  ○671徐華隱讀書法

  錢文端公少嘗請益於徐華隱曰:「何以博耶?」華隱曰:「讀古人文,就其篇中最勝處記之,久乃會通。」後述於竹垞先生,先生曰:「華隱言是也,世安有過目一字不遺者耶?」公嘗舉以為讀書法。康祺按:華隱此言,與東坡論讀《漢書》,可謂重規疊矩。

  ○672錢文端積雨詩

  朱竹垞、李秋錦分虎、彭羡門諸君,嘗集半完圃賦積雨詩。錢文端公纔十一齡,賦五古一首,有「蚯蚓長於蛇,薜荔陰似鬼」之句。諸君極賞之,羡門曰:「此子他日當以五古名世。」及公之京師,查初白見公詩,擊掌不置曰:「吾浙詩人,他日當以錢子追配竹垞。」時舉詩會,同館以詩名噪者,多未延致,獨邀郭君元釪及公二人。

  ○673粤東伍氏刻書之多

  近刻《粤雅堂叢書》百八十種,校讐精審,中多祕本,幾與琴川之毛、鄔鎮之鮑,有如驂靳。每書卷尾必有題跋,皆南海譚玉生舍人瑩手筆,間亦嫁名伍氏崇曜。蓋伍為高貲富人,購書付雕,咸藉其力,故讓以己作云。頃閱《南海縣志》,知伍氏所刻書尚有《嶺南遺書》六十二種、《粤東十三家詩》、《楚庭耆舊集》七十二卷,復影刊元本王象之《輿地紀勝》,皆舍人為之排訂。編璫截貝,闡滯揚幽,賢主嘉賓,可謂相得益彰矣。

  ○674阮文達識拔譚瑩

  中興已來,嶺南人士咸推番禺陳徵君澧、南海譚舍人瑩,為巋然魯殿,蓋皆阮文達公學海堂弟子也。徵君所著叢書,近已流播,樸茂精塙,學湛於經。舍人《樂志堂集》文詩畧,亦多胎息六朝之作。相傳文達節制兩粤,以生辰日避客,屏騶從往來山寺,見舍人題壁詩文,大奇之。詢寺僧,始知南海文童,現應縣考者。翼日,南海令來謁,公諭之曰:「汝治下有博學童子,我不能告汝姓名,近於奪令長之權,代人關說,汝自捫索可耳。」令歸,加意物色,首拔舍人,自此文望日起矣。康祺按:文達撫浙,剏詁經精舍,督粤,剏學海堂,提唱雋流,扇揚雅道,餘韻流風,到今未沫。比之文翁常衮,尸祝百世,無少愧也。

  ○675程侍郎預知亂事

  《南海縣志》譚瑩傳,載程侍郎事,甚奇,附錄之。瑩素善飲,疾病不去杯杓,或箴以湎酒非攝生所宜。瑩笑曰:酒者,天之美祿,古人所以享食高年,豈殺人物。況壽算天定,吾犬馬齒當踰古稀。或曰:何以知之?瑩曰:「壬辰科歙縣程侍郎來典試, 【按:侍郎名恩澤,以道光壬辰為廣東主考。】 榜後,粤中名士餞於白雲山雲泉仙館。酒酣,慨然曰:粤東今日可云極盛,衰象將見,此後廿餘年,亂從粤東起,再十餘年,亂徧天下,不堪設想矣。時曾拔貢釗,亦精於《洪範》五行之學者,與相問難,不覺鬱悒。程笑曰:子無為■〈木巳〉人憂,吾與子不及見。隨諦視座中人曰:「都不及見矣,及見者,譚君玉生耳。後五年,侍郎卒。甲寅,紅巾起,曾拔貢卒。逮丁巳以後,內外交訌,幾如陽九百六之期。而當日同席諸公,物故殆盡,惟我獨存。今年過耳順,酒亦何損於人哉?」後譚果七十二始卒。

  ○676錢文端題帳詩

  嘉禾錢文端公視學畿輔,有題帳詩,一時傳為美談。詩序云:「往年學使者下車,供張甚盛,厥後相繼簡任於此者,多清節素著之前輩,以次刪除。唯臥室內設一帳,寒則禦風,夏避蠅蚊,余前後視學於此凡七年,涖瀛郡者四,將行,必撒帳歸所司曰:明年來,無煩改作也。辛酉春復來,見帳極新,因識數語,並綴以詩;繼余而役於此者,必朝右君子,慎乃儉德,有同志焉。」詩云:「不寢常如枕有警,屏私直似鏡無塵,題詩自有紗籠護,留伴他時絳帳人。」

  ○677蔣伯生大令彊項

  常熟蔣伯生大令因培,宰山東多惠政,初至汶上,父老稱蔣公子。 【按:因培父瞻岵,先知是縣,卒官。】 會巡漕御史某,家人婪索供張,勢張甚,所過咸趨承惟謹。抵汶上,君方詣行館謁,及門,聞詬厲,廉知橫行狀,便止屏外,揚聲慷慨而言曰:「公奉天子命來,因公過境,凡適館具餐所應儲峙,有司為東道主,何敢怠忽。今乃縱厮養無狀乃爾乎,是藐功令也。因培亦朝廷命官,藐功令者,而顧靦顏奉之,非夫也。」遽令撤所張鐙及供膳,拂衣徑歸。御史遂中夜蒼黃去。後事發,以賄賂牽連者數輩,東撫以君事上聞,奉硃批:「此人可嘉之至。」由是君彊項之名,籍甚遐邇矣。

  ○678七十二槐堂

  蔣伯生隨宦山左,久為寓公,所築蘿莊,花木交蔭,有古槐七十二樹,名其堂曰「七十二槐堂」。一時名士東游者,題襟書壁,各有倡酬。伯生家不中貲,又為人假貸千金,窮日甚。其人有力而不欲償,適孫淵如權廉使,下其事於邑。伯生有句云:「為我追逋真火急,向人延譽見風流」,為時稱誦。康祺按:此十四字足見伯生之任俠,亦足見淵如之愛才,官符索債,俗事之尤,不料雅到如此。

  ○679于清端嗜酒

  吴三桂之變,全楚震動,土匪蠭起。時于清端守武昌,威惠素著,勦撫兼施,計擒大冶賊黃金龍,斬之,降其衆數千。捷聞,巡撫張公朝珍持露布示僚屬曰:「人謂我不當用醉漢,今定何如?」蓋清端嘗襄事秋闈,陪大吏觴兩使者,抵掌論時事,飲數十巨觥,闈中皆笑公酒狂,故張公及之也。康祺按:今屬吏見長官,多囁嚅逡巡,拘守儀節,公獨於皇華公讌之座,侃侃直言,靡所避忌。恐此時豪氣已足吞逆藩而有餘,況金龍一無賴賊哉?

  ○680王■〈艹巳〉孫文集編次失當

  長洲王惕甫學博■〈艹巳〉孫,乾、嘉間號稱能文,與秦小峴、魯絜非、龔海峰、武虛谷諸君,旗鼓相接。康祺讀其文集,茂密清雋,不背義法,亦自足以名家。惟未定藳目錄,乃其手編,開卷木犀醬賦,鄉邦土產,取冠全編,雖古人有行之者,究戾大雅。第二首蕩湖船,第三首叩頭蟲兩賦,纖佻窊淺,全無體裁,而集中文淵閣賦一篇,反不以之弁首,其編次殊為失倫。其誌銘表狀,亦多尋常酬應之作。甚矣文章之難刻,編集之尤不易也。

  ○681四名四友禾中四友

  吾鄉康熙間,李東門太學暾、萬西郭刺史承勳、 【皆鄞人。】 鄭南谿明經性、 【慈谿人。】 謝北溟茂才緒章, 【鎮海人。】 淵源家學,各以詩鳴,號為四友,合刻集曰《四明四友詩》。南谿父寒村太守梁為之序, 【按:東門父為杲堂徵君鄴嗣,西郭父五河令言,北溟父侍御兆昌。寒村世稱鄭高州,即與棃洲先生合稱二老者也。四家先德,並以循良儒雅著聲。】 復寫長卷,為《四友圖》,今猶藏南谿元孫處。披圖誦詩,想見當時故家喬木之盛,前輩友朋氣誼之篤,俛仰今昔,感慨係之。頃讀嘉禾錢警石學博《甘泉鄉人集》中,有與馮柳東勸辭薦舉書,稱柳東與史竹南、屠梅西、周桐北三君,為道義之友,總角之交,知「禾中四友」,亦以東西南北各占一字,與吾鄉諸先輩事,前後相符,可云巧合。 【按:柳東名登府,字雲伯,著有《石經閣集》。其《石經諸種考異》及《三家詩疏證》,儀徵阮氏釆入《續經解》。】

  ○682優貢之名貴

  道光癸卯,南海羅侍郎文俊視學浙江,舉優貢六人:洪給諫昌燕第一,吾師徐柳泉舍人時棟次之,其四人則沈玉士刺史熙齡、章采南祭酒鋆、諸葛榴生廣文壽燾、金翰皋太史鶴清也。其後金中乙巳榜眼,章中咸豐壬子狀元,洪中丙辰探花,六人之中,鼎甲具焉。給諫通籍後來甬上,柳泉先生贈以二詩云:「良工心苦選青錢,臚唱蟬聯十二年,自昔六人誰第一,果然衣鉢到君邊。 【原注:南海師中道光壬午探花。】 」「後先持節並量材, 【原注:翰皋以丙午典試貴州,采南以乙卯典試四川。】 玉署仙班例早開,記取來年秋色到,第三人又下蓬萊。」康祺按:優貢一科,文行並取,在科目中尤為華選。僅僅六人,鼎甲適備,可謂極盛。而戊午之秋,給諫果典試於河南,於是吾師此詩,又為後來佳話矣。

  ○683法式善之謙下

  惕甫未定稿《存素堂試帖序》曰:「時帆祭酒法式善,過辱好予,有作必就予審定。嘗刻行其詠物詩一種,首以示予,偶勿之善,遂止不行。後五六年,欽州馮魚山敏昌見而大稱之,問何以不行,時帆以予言告,予始獲聞之,而悔前言之過。世亦有沖然耆學如是者乎」云云。康祺按:文人結習,享帚自珍,一集成書,如膺九錫,亟願海內之我知。今剞氏竣工,沮於良友之一言,祕不復出,其謙下誠足多矣。獨祭酒所著《槐廳載筆》、《清祕述聞》諸書,頗叢疵謬,豈當時竟未是正於惕甫耶?抑掌故之學,可以聽其出入,不若詠物詩之宜句斟字酌耶?

  ○684後三高

  國初,吴郡有隱君子三人,曰拔貢生考授知縣彭行先,曰舉人鄭士敬,曰諸生金俊明,皆以鉅人長德,見推於州里。三人者,歲時過從,鬚眉皓然,相與評論文史,揚扢翰墨,杯酒豆肉,談笑移日。見者羡為神仙中人,士大夫稱為「後三高」。 【按:蘇州舊有「三高」祠,祀漢梁鴻、唐陸鴻漸、宋蘇子美。】 三人中,彭尤老壽,湯文正公開府吴中,每月吉讀法,必命有司延致以為重。既還朝,聖祖詢三吴人物,公亦首舉行先以對。行先卒不出,年九十二,始考終,逮見其孫凝求以第三人及第。

  ○685繆炳泰以寫像受高宗知遇

  本朝文人墨客,以書畫供奉內廷,寖被知遇者,指不勝屈,獨繆舍人炳泰,以寫像受高宗皇帝特達之知,唐閻立本後一人而已。初,炳泰以諸生遠游,歷滇、黔、粤、吴,不得意;久之,以能寫像名於浙中。會尚書福長安公奉使過浙,挾與俱北,聞於上,立召入,寫御容,拜文綺之賜。先是,院工應詔者百數,上無所可,獨善炳泰。由是公卿貴人,爭相邀致,購其迹者至一二年不能得。乾隆四十九年六巡江浙,炳泰獻詩紀盛,遂與召試,既入選,天顏大悅,賜舉人、內閣中書。自是屬車所莅,靡不從行,並命更定紫光閣後五十功臣畫像。五十三年臺灣平,復繪功臣像,皆炳泰筆也。相傳炳泰寫像無師法,兒時乘塾師出,竊紙筆,隨所見人默圖之,有不似,百方塗改。以是廢其所課,屢為父師督過,好之如初。可知生際聖明,雖曲藝微長,不憂淪棄。並可見一技之末,非專心壹志為之數十年,亦不能發名而成業也。

  ○686顧禮琥以舉業雄吴中

  顧同知禮琥,乾隆間以舉業雄吴中,從游常百十人。善相士,嘗貽書京師故人,才其所授業生二人,以為吴門雙璧,後起之雋。其後兩人先後通籍,均以第一人及第,蓋即潘世恩、吴廷琛也。禮琥雖出身進士,而自為諸生,代河臣草奏,適中上旨,遂留不遣。寖尋被薦,再進官,未離幕府,不身領事,至賣其所居屋以自資。高宗東巡,有欲為之地者,固謝以免,則非特鑒別之過人矣。

  ○687滿洲尚武之風

  太祖高皇帝嘗攻翁鄂洛,其臣有鄂爾果尼洛科者,從火中突出,射高皇帝中之,一矢貫胄,一矢穿鎖子甲護項,拔之,鏃卷如鉤,血肉并落。已而破其城,獲此兩人,咸不殺而官之,用以勸為人臣者。康祺敬按:我朝開國之初,滿洲風尚,士不死綏,引為大恥。迄今幾三百年,而髮、捻、回匪之變,蟲沙猨鶴,忠義如林。於戲!風氣所開,豈一朝一夕之故與。

  ○688聖祖幼冲

  聖祖仁皇帝八齡踐阼之初,太皇太后問帝何欲,帝對臣無他欲,惟願天下治安,民生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康熙四十九年,蠲租諭旨,猶述及之。仰見至人天亶聖功,蒙養之始,已廑不獲予辜之隱矣。

  ○689高宗崇奬風雅

  高宗天資閎遠,幾餘覽古,篤嗜過於儒素。乾隆間,詔建七閣,用天一閣之式。內廷齋額,采「知不足」之名。聖量謙沖,崇奬風雅至已。而范、鮑兩家,榮荷賜書,疊邀天藻,稽古之報,千載一時。

  ○690繪功臣像

  乾隆朝,詔繪功臣像凡三次:四十一年平金川五十功臣,五十三年平臺灣三十功臣,五十八年平廓爾喀十五功臣,皆蒙高宗親灑宸翰,立贊褒美。本朝武功之盛,純廟酬庸之渥,前千古而後萬年,莫與比隆已。唯幅員既廣,輯柔為難,世之鎮邊庭、受疆寄者,能不忘當日披荊闢土之勤勞,庶同我太平永永無極。彼漢棄珠崖,明還交趾,傳之史策,固不能不咎當國之非人也。

  ○691十五老臣

  道光癸未八月七日,宣宗幸萬壽山玉瀾堂,錫宴十五老臣,踵乾隆五十年正月六日千叟宴故事,賡歌圖繪。其時與宴諸臣,以和碩儀親王為首,若御前大臣賽沖阿、大學士託津、大學士軍機大臣曹振鏞、大學士戴均元、大學士兩江總督孫玉庭、戶部尚書軍機大臣黃鉞、禮部尚書穆克登額、工部尚書初彭齡、理藩院尚書富俊、左都御史松筠、郡王銜都統哈迪爾、都統阿那保、致仕大學士伯麟、致仕都統穆克登布,皆先朝耆碩,德爵兼尊,黃髮番番,躬逢嘉會。視彼香山、洛社,不過鄉里典型,麟閣、雲臺,未必功名終始。雲龍魚水,夫豈偶然。成廟嘗賦七言古詩紀事,見《御製詩初集》。

  ○692文相國在總理衙門遇事持以定力

  自中西立約互市,朝廷設總理衙門,以大學士以下、九卿以上數人,為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多寡無定員。其章京則以閣部司員考充之,如軍機例。凡遇中外交涉事件,泰西諸國駐京使臣, 【其自稱曰全權大臣。】 多赴總理衙門,與中朝諸大臣定議。顧夷性狡譎,恃其機器舟械之利,出語驕橫不可制。近十年來,賴文相國祥以忠忱摯悃,誠實不欺,默化其鷙悍之氣,遇事持以定力,雖敵情萬變,而不為所撓。同治一朝,邊事尚不至釀成大釁者,相國一人力也。聞西人每屆歲首,輙遺書通商諸大臣,以為履端之賀。其稱文相國,必曰忠鯁清廉,而微嫌其與彼為難,餘皆以圓融、識時務譽之。否或稱甲第之華美,車騎之都麗,謂太平宰相,安富尊榮,固應爾爾。嗚呼!雖在異類,豈無人心,惜我老成騎箕久矣。

  ○693京城雉堞之數

  京師內外城堞,凡十五萬四千有奇,見《明史》、《明紀》等書。

  ○694大臣奪情

  本朝大臣奪情任事者,指不勝屈。前載安溪李文貞公光地,為世訾議,以公承平碩輔,理學名臣,不應有此也。 【陳文恭公宏謀,初丁外艱奪情,頗類此。】 道光四年八月,林文忠公則徐方丁母憂,宣宗命督南河隄工,公聞詔即行,植立河干,不辭勞悴。六年四月,命署兩淮鹽政,始託疾力辭。賢者出處,自有本末如此。嗣後粤匪之役,胡文忠公林翼,墨絰視師,曾文正公國藩,且一再奪情,馳驅江皖。金革無避,忠孝兩完,此則天下後世所當共諒者已。

  ○695嘉道以前部曹重於翰林

  尹文端公繼善,官翰林院侍講時,怡賢親王請為記室,尋奏補刑部郎中。陳文恭公宏謀,由編脩升吏部郎中;張船山太守問陶,且由翰林充御史,由御史選補吏部郎中。嘉、道以前,似此者不可枚舉。今新列詞垣者,幾視部郎為噲等,蓋由事例既開,六部司員,皆可入貲行走,而柏臺芸館,必由科目進身,郎部黯然,職是之故。其實郎中非屢考不能得,編檢則宂雜無定員,同一進士出身,內升卿班,外放道府,何遽以詞臣為美官耶?

  ○696度支考

  近年中外士大夫留心時事者,莫不以庫藏匱乏為憂。康祺郎曹多暇,亦嘗博稽詳攷,或采之邸抄疏奏,或詢之戶部友人,綜核出入,終不解咸、同已來,何以與康、乾之世,贏絀若是其懸殊。惜官非司農之屬,究不獲洞見底蘊。私心妄揣,開源節流,因利而利,事事必核其實,人人若[不]顧其私,吾中國之大可有為,斷斷然也。攷康熙元年至四十四年,所免錢糧共九千萬有奇,五十一年又免地丁銀三千三百萬有奇。且康熙初年,軍務、河工,需用浩繁,三逆盤踞、蹂躪之處,正供多未徵取,乃至四十八年,戶部庫銀尚存五千餘萬。 【見吴督部熊光《伊江筆錄》。】 乾隆一朝,大兵大役,散財不貲,四十五年以前,又普免天下錢糧四次,戶部尚餘銀七千八百萬。 【見曾文正公《簡練軍實疏》。】 五十五年已前,又免錢糧多次,而戶部尚存銀八千萬。 【洪北江庚戌祝釐詩云:「免錢糧,免錢糧,四次兩次看謄黃;今年詔下恩尤厚,普免正供由萬壽。」又云:「大農錢粟雖頻散,耕九餘三積儲慣,戶部銀仍八千萬。」】 即謂四十六年增兵之案,添兵六萬有奇,每年費銀二百餘萬, 【亦見曾疏。】 而嘉慶、道光兩次裁兵一萬六千,計可節省五六十萬。至於道光年間,一耗於夷務,再耗於庫案,三耗於河決,以及秦豫二年之旱,東南六省之水,竝咸、同二朝勦粤逆、勦捻逆、勦回逆,入少出多,原不可以數計。然中興迄今十餘年矣,以地丁計之,直隸額征二百四十三萬餘, 【近年戶部咨直隸,地丁額征一百八十萬餘,與此稍異。】 耗羡十三萬餘,近數年截長補短,每年約完九成餘;山東三百四十三萬餘,耗羡四十七萬餘,近年約完七成;河南三百十九萬餘,耗羡四十一萬餘,近年約完八成; 【光緒四年,袁保恆奏:河南田賦額征三百餘萬,歲收僅二百餘萬,與此數符。】 山西三百零五萬餘,耗羡三十七萬餘,近年約完八成;陝西一百六十萬餘,耗羡二十三萬餘,近年約完九成;甘肅(一)百二十二萬餘,耗羡十五萬餘,近年實完數未報部;安徽一百六十七萬餘,耗羡十八萬餘,近年約不及八成;江南、江甯九十一萬餘,耗羡三十五萬餘,近年約完二三成;蘇州一百四十三萬餘,耗羡二十二萬餘,近年約不及八成;浙江二百七十九萬餘,耗羡十三萬餘,近年約不及八成;福建一百二十四萬餘,耗羡二十二萬餘,近年約不及八成;湖北一百零六萬餘,耗羡二十八萬餘,近年約完五成以上;湖南一百十三萬餘,耗羡十三萬餘,近年約完六成以上;廣東一百三十二萬餘,耗羡二十三萬餘,近年約完三四成;廣西四十萬餘,耗羡四萬餘,近年完一萬餘;四川六十七萬餘,按糧津貼數亦如之,近年全完; 【同治十三年約八成餘。】 雲南十九萬餘,近年實徵數,奏明緩報;貴州十二萬餘,近年完一萬餘;四川、雲、貴三省,耗羡未詳;東三省額徵各項五十餘萬,盛京船規在內。 【歲支約須銀一百四十餘萬。】 總計地丁所入,以今光緒初年較承平時,約減七成耳。以漕糧計之,江蘇蘇松糧道所屬,同治三年前原額漕白正耗米一百七十餘萬石,四年減定一百二十餘萬石,十一、十二、十三年奏報起運,自六十七八萬至七十萬餘石不等;額徵漕項銀六十餘萬兩,除輕齎一項,每年起解外,餘俱留充海運經費。江安糧道所屬之江北各屬,額徵正耗米二十五萬餘石,同治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奏報起運,自十萬石至十一萬餘石不等;額徵漕項十四萬餘,除輕齎四千餘兩批解通庫,餘俱留充起運經費。浙江原額漕白正耗米九十六萬餘石,四年減定六十九萬餘石,十年、十一年、十二年,自三十八九萬至四十萬餘石不等;額徵漕項約四十餘萬,除輕齎一項起解外,餘俱留充海運經費。山東額徵米豆三十四萬餘石, 【近年多以粟米一項抵徵。】 同治十一年起運二十七萬餘石,到通交倉十八萬餘石。 【按:山東漕糧,惟同治九年折色,每石解部銀一兩三錢。】 河南額徵粟米麥豆二十萬九千餘石,同治元年撫臣張公之萬奏定折色,各州縣每米一石,折解藩庫銀三兩三錢,以二兩解部,以一兩充軍需,以三錢為通省公費。嗣李公鶴年奏定,■〈木巳〉縣等三十三州縣,於軍需內減銀二錢,公費內減一錢;又祥符等十四州縣,於軍需內二次減銀共四錢,蘭儀等四州縣,軍需、公費全行減徵,惟各屬解部銀每石二兩不改。額徵漕項十一萬餘,同治十一年實解部五萬兩。江西額徵正耗稄米七十六萬石,咸豐三年後均係折色,每石以銀一兩三錢解部,同治十一年實解部七十萬兩;額徵漕項十八萬餘,亦未零解。湖北額徵正耗稄米十六萬四千餘石,咸豐三年後均係折色,每石以銀一兩三錢解部;八年,胡文忠公奏定每石折收錢,各屬少者四千文,多者六千五百文,解部銀每石一兩三錢,各屬一律;同治十一年,實解部銀十六萬;額徵漕項一萬餘兩,未零解。湖南額徵正耗稄米十五萬石,咸豐三年後均係折色,每石以銀一兩三錢解部,同治十一年實解部十萬兩;額徵漕項一萬餘,未零解。安徽江安糧道所屬之安徽各屬,額徵正耗米二十六萬餘石,咸豐三年後均係折色,每石以銀一兩三錢解部,歷年未解。奉天額徵粟米黑豆三萬八千餘石,同治十一年咨報,起運米豆二萬餘石。是總計漕糧項下,較承平時米加少, 【定例:漕入四百萬石。道光時,已無全入者。同治十年,天津收江、浙漕白米一百九萬六千餘石。】 而銀實加多也。 【按:國初海運未興,京倉備米,本有贏餘。是以乾隆年間,純廟以京、通二倉存米充溢,久藏陳腐,不如蠲免。其時阿文成奏云:漕異於錢,非旦夕可達京師,蠲免後設有水旱,恐一時緩不濟急,未如所請。至嘉慶間,河患阻漕,倉儲支絀,人皆服文成先見。然在今日,則無慮也。攷近年運米雖少,而京、通各倉,每年進米,尚不下一百萬石;除歲支八旗甲米約六十萬石,春秋俸米京倉約放十二萬石,通倉約放五萬石,一切雜文約數萬石,橋倉轉運,例除折耗及抽查掣欠約數萬石,總共出數不及九十萬石。是以光緒四年二月,戶部侍郎翁公同龢摺稱:現在京倉米數,除粟米及未到南糧不計外,實存稉秈米二百二十七萬石。按照現放章程,尚可支兩三年之用云云。】 以鹽課計之, 【每引四百觔,其課正雜並計,每引至重不過一兩七錢四分,輕者一兩零。】 長蘆五十萬二千餘兩,竈課一萬三千餘兩,近年實完二十八萬兩上下,又徵完復價銀二十萬兩零;山東正課十五萬六千餘兩,竈課二萬餘兩,近年實完十一萬兩上下;河東五十九萬餘兩,又加費羡餘,加價約三十萬餘兩,近年全完;兩淮二百十四萬餘兩,折價九萬五千餘兩,近年課釐二項約收二百七十餘萬兩,制錢八千餘萬串;兩浙三十二萬三千餘兩,竈課十一萬兩零, 【同治八年,浙撫李公瀚章奏改綱運,浙東認銷二十七萬九百餘引,浙西六萬六千引。】 近年課釐二項,約收六十餘萬兩;福建十六萬餘兩,溢課等十八萬餘兩,近年改票,每年應收三十七萬九千餘兩;廣東六十五萬餘兩,餘項無考,近年約收五十七八萬兩;四川十五萬五千餘兩,羡餘等銀十五萬八千餘兩,近年約完十六萬零,又零收鹽釐六十餘萬兩;雲南額徵正課雜稅等五十萬餘兩,近年未據報部。總計鹽課項下,順治中各省約二百餘萬兩,乾隆中五百七十餘萬兩,近年除雲南外已八百餘萬兩矣。是較承平時,有贏無絀也。以各關常稅論之:天津額徵四萬八千餘兩,盈餘二萬兩,又應解內務府一萬二千餘兩;山海六萬一千餘兩,盈餘四萬九千餘兩,加增八萬兩;東海約六七萬兩,未定額;鎮江九萬二千餘兩,盈餘七萬一千兩;江海二萬三千餘兩,盈餘四萬二千兩;九江十七萬二千餘兩,盈餘三十六萬七千兩;浙海三萬五千餘兩,盈餘四萬四千兩;閩海七萬三千餘兩,盈餘十一萬三千兩;江漢未詳;粤海五萬六千餘兩,盈餘十萬兩;臨清三萬七千餘兩,盈餘一萬一千兩;又戶關正銀二萬九千餘兩,銅觔水腳七千六百餘兩,盈餘一萬一千兩,以六千六百為額內,四千四百為額外;又工關正銀四千五百餘兩,盈餘三千八百兩,以二千三百八十兩為額內,一千五百二十兩為額外; 【按:臨清關各欵,同治十三年約徵六成。】 鳳陽九萬兩,盈餘一萬七千兩; 【現未開徵。】 蕪湖二十二萬七千兩,盈餘十二萬兩; 【現未開徵。】 龍江西新九萬八千兩,盈餘八萬八千兩; 【現未開徵。】 淮安二十五萬四千餘兩,盈餘十一萬兩;滸墅十九萬一千餘兩,盈餘二十三萬兩; 【現未開徵。】 贛關四萬六千餘兩,盈餘三萬八千兩;太平五萬二千餘兩,盈餘七萬五千兩;殺虎口一萬六千餘兩,盈餘一萬五千餘兩;張家口二萬兩,盈餘四萬五百餘兩;崇文門十萬二千餘兩,盈餘十萬左右, 【光緒元年,收盈餘七萬零。原摺云:較最多年分少十四萬二千零,殆無定額也。】 又洋藥一萬七百零。 【加平三百餘兩】 以上各關常稅,除未開徵外,收數不無短絀。 【按:常稅足額約四百萬,現得二百萬零。】 然攷康熙中,關差各員,非無盈餘,而報解正額亦多不足數;自雍正年始定考成,自後盈餘之額,亦以雍正十三年為準,近雖盈餘未足,較康熙間幾不啻倍增矣。至於昔無今有者,洋稅為一大宗: 【一年四結,六成聽撥,四成解部,零存。】 津海約四十四萬兩上下,山海約十八萬兩上下, 【光緒元年收至二十三萬九千餘兩。】 東海約二十八萬兩上下,鎮江約十三萬兩上下,江海約三百二十萬兩上下,九江約五十三萬兩上下,浙海約六十七萬兩上下,閩海約二百四十九萬兩上下,江漢約一百五十七萬兩上下,粤海約一百四十九萬兩上下。 【按:此酌中之數也。同治初年,總數僅六百餘萬至九百餘萬;同治十三年年終稅單:則江海三百二十五萬,閩海一百八十萬,江漢一百四十五萬,粤海九十一萬,浙海七十六萬,九江六十七萬,潮海六十六萬,厦門五十八萬,津海三十七萬,東海三十一萬,山海十九萬,鎮海十五萬,臺灣十三萬,淡水十二萬,總計十四關,幾及一千二百萬矣。是以前定經費七十萬,光緒元年總稅務司赫德堅請加增,已奉旨加三十五萬,定為每年經費一百九萬八千二百兩,蓋奬其綜核之勞也。】 又釐金亦昔無今有之一大宗:江蘇每年約收三百萬兩;安徽約三十餘萬兩,錢約六十萬串;浙江約一百萬兩;江西約一百三十萬兩;湖北約五十五六萬兩,錢一百九十萬串;福建約一百八十萬兩;廣東約一百二十萬兩; 【按廣東以洋銀折合。】 廣西約七十餘萬兩;山西約十萬兩;河南約洋藥、釐金約數萬兩;直隸洋藥、釐金八萬兩;奉天釐金約收東錢三百萬串;四川、湖南、山東屢催未據報部,陝西、雲、貴無抽釐案,據貴州聞可收釐三十萬,報明十萬兩。總計釐金項下,合未報各省而言,又不下一千五百萬也。攷近年京師庫欵所入,提撥京饟八百萬兩,各省批撥漕折約一百萬兩,各海關批解洋稅無定數,京銅局收捐約六七十萬兩。 【按:捐輸一項,近以例銀減成,外省捐局太多,故入欵反少。乾隆中,每年捐監、捐級、捐封三項,亦可得三百萬兩。若一旦毅然停捐,仍照乾隆舊例,非戶部不得收捐,非實銀不得上兌,計虛銜、封典、加級、貢監各項,恐尚不止六七十萬可入也。捐輸已成弩末,惜無以此進言者。】 至京師出欵,每年支發旗、綠各營兵饟銀兩,及二成折銀,紅白例賞,年終恩賞,約銀三百五六十萬兩;神機營經費一百萬兩;八旗兵米折色約八十萬兩;一切雜支約三百餘萬兩;出入甚可相敷。若京外出欵,昔無今有者,除吉地兩處每處歲撥六十萬兩,惠陵工程歲撥八十萬兩,竣工計已不遠。西征善後次第就緒,聞左伯相方興蠶桑之利,創織呢之局,畜牧屯耕,數年後必可自顧。所不能節省者,臺灣之開郡縣也, 【他日有木植、米麥、煤鐵、番布之利。】 閩中之造輪船也, 【兵輪船外,有發商轉運之利。】 各國之駐使臣也,長江之設水師也,沿海各省之留防軍, 【可使築壩、濬河,廣開水利。】 製機器也,時勢所迫,豈能過惜度支。然苟統籌全局,保洋稅, 【洋藥及奇技淫巧各物入口,似可加稅、加釐。即不能行,而售賣洋藥之行棧店鋪,分別大小,悉令領帖,每歲更換。吾行吾令,度洋人無可置辭也。】 核釐金, 【宜先照會各國領事,凡華人有冒託洋商避就半稅者,查出嚴治。】 開荒田,撤分局,興修西北水利, 【自明徐貞明後,本朝諸臣,多創此議,以孫文定、朱文端疏為最詳,今協揆沈公撫山西時,亦嘗疏請此事。大行大效,小行小效,或即以直隸練兵,先開下游,漸俟推廣亦可。】 省併冘員, 【道光十二、三年,各省奉敕裁汰冘員,直隸裁通判以下二十餘員,他省十數員不等。梁中丞章鉅尚謂不實不盡,近時河督喬公、沈文肅均有此議,而馮中允桂芬《挍邠廬抗議》,論列尤詳。】 裁綠營疲弱兵丁,缺額不補,酌量地勢中邊、弁兵強弱,以裁汰十之三四為止。而又鑄銀錢,織洋布,培護絲茶,以收利權;開銀鐵、煤礦,以取地寶。生之者衆,食之者寡,計以中國之大利,供中國之支應而有餘。疆域四五萬里,歲入五六千萬, 【順治一朝,以十七年入欵二千五百餘萬為最多。】 而司農以下,攢眉束手,相聚而憂貧,無是理也。然而聖君賢輔,直省各大吏,焦心勞思,汔無成效,豈籌策猶未至歟?則總攬其成者,不得而辭咎矣。 【按:是則所紀出入各數,多得之輾轉傳聞,且僅據一二年而論,恐舛誤不免。特聯綴成文,於國家近年經費出入之數,藉可考見大畧云。】